媒体
光大集团要闻
2019年03月13日

从切肤之痛到环保之乐


“这条路走对了!现在国家政策好,为老百姓着想,秸秆发电更是好,像我这么大年纪还能有工作,有稳定的收入,特别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光大!”65岁的“农户经纪人”崔贤勤握着李晓鹏的手不停地感谢。

春节刚过,在安徽省凤阳县黄湾乡老观村秸秆收储点上,前来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鹏正与秸秆“农户经纪人”们谈天交流。一阵冷风吹过,空旷的场地上更觉得有些钻骨的冷,大家都不由的缩了缩脖子,往草垛子旁挪了挪,但聊的热乎劲儿却一点儿没减。

李晓鹏此次来到凤阳,旨在深度实地调研城乡一体化垃圾秸秆焚烧发电模式(以下简称“城乡一体化模式”)对中小县域特别是农村综合环境治理的现实作用与存在问题。

光大集团在十余年环保实践中探索出的城乡一体化模式,可以将项目覆盖区域内的居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过程中遗留的农作物秸秆、果壳等农林废弃物经过集中焚烧处理,变为绿色电力反哺周边城乡,直接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两大难题——“垃圾围村”和“秸秆焚烧”。

城乡一体化模式为何与凤阳结缘?这还得从凤阳的切肤之痛说起。

切肤之痛

2014年,凤阳全县有64个秸秆焚烧点,一度是全省焚烧点最多的县。一到午季(指农作物收割季节),秸秆随处堆放,村庄四处烟火连天,气味呛鼻,严重影响了大气质量和百姓生活,还极易引发大面积火灾。2014年3月,凤阳的一个农妇刘某,在自家玉米地的田埂上焚烧玉米秸秆,因风势过大导致火势蔓延到周围山林,引发了森林大火,过火林地面积56.28亩,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万余元。

5月到6月、9月到11月这5个月左右时间是凤阳的“午季禁烧期”,每到此时,整个凤阳就进入了高强度战斗状态。政府发“禁烧令”、打“组合拳”,上千名机关、乡镇、村组干部、数千位群众秸秆禁烧监督员高密度巡查,24小时值班,严肃干部问责,严惩违法焚烧行为。结果,镇村干部问责了一堆(据公开报道,2014年全县对5个乡镇43名镇村干部进行了处罚),违法焚烧人员处理了一批(2014年行政拘留、罚款违法焚烧秸秆人员133人),效果却依然不尽如人意。老百姓还是偷偷烧,让人防不胜防。当时的凤阳县环保局副局长在接收采访时就表示,很无奈,治理难收成效。

长期以来,秸秆类的农林废弃物缺乏大型末端项目来消纳,处理主要以还田和禁烧两种方式为主。长期还田,会造成下一季农作物减产,老百姓意见很大,自然是一把火烧了痛快,这给政府的禁烧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年年禁烧、年年烧尽,污染照旧,结果是政府很烦、基层很苦、百姓很怨、效果很差。凤阳县委书记徐广友说起这段经历,直呼为“切肤之痛”!

环保之乐

从2015年起,凤阳县一方面保持禁烧的高压态势,一方面推进秸秆综合整治,对秸秆禁烧、承租秸秆储存场地、购置农林机械等进行补贴,同时引入光大城乡再生能源(凤阳)有限公司,建设一个年处理垃圾14万吨、年处理农林废弃物28万吨的城乡一体化焚烧发电项目(下称“凤阳项目”)。

2017年底,光大凤阳项目投产。投产后,全量收购凤阳全县的秸秆,只要秸秆拉来,无论多少都收。原先随处乱堆的废弃秸秆摇身一变成为发电增收的“宝贝”,部分农民也开始了新农村的新创业,和李晓鹏聊天的老崔——崔贤勤就是其中一员。2015年前,老崔全家人均年收入仅1万元,到了2018年,成为秸秆“农户经纪人”的他个人年收入就已接近10万元,成为了十里八乡的“明星”农民。

不仅是秸秆,一体化项目还负责处理全县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2018年,凤阳项目处理了凤阳全县98%的生活垃圾。伴随项目建设,现在每户农家屋前都多了一个环卫垃圾桶用于收集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每天定时由环卫公司的垃圾转运车运输到项目用于发电,久而久之,村民都养成了定点倒垃圾的好习惯,露天堆放垃圾的顽疾彻底根治了,村民们都说:“真没想到,现在垃圾也成了有用的东西!”

光大凤阳项目运转一年,效果很好,当地老百姓形象比喻它为发电机、净化器和钱袋子。所谓“发电机”,项目一年发电2.5亿度,可解决全县80万人半年的生活用电。所谓“净化器”,原来全县最多有64个秸秆焚烧点,现在没有了,空气质量大幅提高。所谓“钱袋子”,出售秸秆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1个亿,惠及10万农民,带动4000人就业。

随着秸秆和生活垃圾收储体系不断完善,凤阳农村的“脏乱差”不见了,乡村、池塘、沟渠、道路变得干干净净,绿水青山的美好画卷又回来了,当年的“切肤之痛”真正变成了如今的“环保之乐”。

城乡一体化模式既解决了生活垃圾和秸秆焚烧两大难题,又在循环农业、农民增收、生态环保、能源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目前,城乡一体化项目的投建、运营经验成熟,可以实现大规模复制、推广。

2011年至今,光大已经在全国建成投运14个城乡一体化项目,筹建、在建21个。截至2018年,光大运营的城乡一体化项目累计贡献绿色电量近38亿千万时,可供300多万个家庭一年用电;共处理生活垃圾108万吨,相当于近10亿人每天的生活垃圾总量;处理农林废弃物436万吨,共增加当地老百姓收入11.8亿元,惠及近500万老百姓增收。这些年,光大已累计在环保产业投入近1000亿元,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建设了300多个垃圾发电、危废处置相关项目。现在,光大仍在持续努力,努力把每个人从垃圾的受害者变为垃圾的受益者,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辟论断的生动实践者,为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光大智慧和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