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
公司动态
2019年11月11日

《中国金融》杂志刊登王天义总裁署名文章


大运河杭州段      图/摄图网



【编者按】 10月16日,光大国际总裁王天义教授应约在《中国金融》杂志2019年第20期发表了题为《大运河的人文与绿色情怀》文章,分析了中国大运河从繁荣走向衰落的历史过程,针对大运河的现状,提出要聚焦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避开“九龙治水”的窘境,将“一河三带、五措并举”作为新时期大运河管护建设的方向,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管护目标。



★《大运河的人文与绿色情怀》原文欣赏

大运河的人文与绿色情怀

夕阳大运河      图/摄图网



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皮日休,其诗文兼有奇朴二态,被鲁迅赞誉为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皮日休代表性作品之一就是《汴河怀古》: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从这感怀中国大运河最著名的诗句中,很容易读出当年大运河的绿意美景、恢弘气势和科学合理的规划发展。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明确要求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河道水系治理管护、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城乡区域统筹协调、保护传承利用机制创新等六个方面,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保护大运河是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

中国古代的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开凿至今已2500多年,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这条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的宏伟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把陆海两条丝绸之路连为一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条东西向的河流,因大运河而南北贯通。中国历史上也因此出现了政治重心北移、经济重心南移,而南北却不断加深融合的大一统局面。大运河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2017年,大运河沿岸30多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以占全国不足10%的土地面积,承载了全国人口的36.5%,贡献了我国经济总量的44.8%。但是,随着漕运的衰落和工业文明的兴起,大运河已经风光不再。迫切需要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全面做好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

为此,新时期大运河管护就要树立三大理念:保护、传承与发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需要“一河三带,五措并举”。“一河”是大运河,“三带”指“文化旅游带、生态环境带、经济发展带”。大运河沿岸文化资源丰富,生态资源多样,经济实力强劲,但经济、生态、文化又存在带内很不均衡的问题,需要扬长补短,三带并进,取得五位一体的发展效益,并对其他地区的发展产生示范和带动效应。围绕打造“三带”,需要“五措并举”。

一是保证“带长”。京杭大运河曾经拥有发达的航运,是南北物资运输的重要通道和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水道。即使现在,每年也有10万多艘船舶长年在运河上航行,年运输量3倍于京沪铁路。但从目前大运河的水位、水利设施等整体情况来看,大运河已不可能全线通航,有近半数的河段已停止航运。大运河全年通航里程仅为800多公里,季节性通航里程也只有1000多公里。所以,要下大气力修复大运河有水通航的有效长度,这是对大运河保护与传承的基础。

二是拓展“带宽”。“带宽”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物理意义上的宽,河面要宽,这是通航的基本要求;河岸绿地景区要宽,这是生态恢复的基本要求。二是经济社会文化层面的宽,带动和辐射的城市乡村空间要宽,形成点线面协同发展的宽大格局。

三是挖掘“带深”。一要疏浚河道,增强客货航运能力;二要保护传承大运河深厚的人文历史。大运河沿岸是中华文明的集聚地,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民间工艺群星荟萃。但由于部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较低、重经济轻文化等原因,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认真修缮保护相关的历史古迹,让大运河深厚的历史底蕴重放光辉。

四是打造“带绿”。要努力将大运河打造成绿色大运河、生态大运河和无废大运河。打造经典生态区、特色城镇,形成绿水青山城郭,小桥流水人家。绿色大运河既要全线串绿,也要有精彩纷呈的点绿。

五是保障“带通”。大运河的物理空间要通畅,全线要通航,最起码要保障游船的航行。大运河的管理体系也要通畅,横跨8个省市,跨地区、跨部门协调要有条不紊,避免九龙治水的困境。建议国家层面针对大运河出台国家公园性质的相关保障和管理机制,确保集散有序,统分结合,收放自如。唯有此,大运河保护才能呈现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管护发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