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公司動態
2022年3月18日

科技人才活動日,秀秀我們的科技尖兵


綠創CAFE
光大環境科技力專題第1期



卷首語

今天,是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1978年的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召開,鄧小平在會上強調,“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自此,中國的科技事業迎來了全面發展的大好時期。

一直以來,光大環境大力投入科研自主創新,培養和引進科技人才,累計已獲得授權智慧財產權逾1300項,是全球垃圾焚燒發電領域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2021年,作為環境治理領域的唯一代表位列“中國新科技100強”。

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就把聚光燈投向這些在各自領域深耕創新的光大環境科技尖兵,來感受光大環境的硬核力量。



王冠平
-  畢業院校:清華大學
-  專業領域:汙水處理、環境治理


成功只屬於過去,眼睛要看向未來。

王冠平博士自2013年加入光大環境以來,先後組織開展了氣化技術研究工作,完成了生活垃圾氣化技術方案和工業危廢氣化技術方案;組織開展污泥處理工作,將污泥深度脫水的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項目,並指導開展了污泥調理劑的研發工作,大幅降低了調理劑中的石灰用量,降低了運行成本,提高了污泥熱值;指導土壤修復課工作,在分析江蘇省土壤修復技術需求的基礎上,進行了化工有機污染物類的土壤修復技術準備,並重點在南京某項目上開展了小試、中試研究,同時針對該項目的承接與合作等事宜與相關單位進行了談判;參與組織生物質課題組,系統開展了生物質收運系統、成型燃料加工、生物質氣化技術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水務領域,他大力推動研發和產學研合作,推動臭氧催化氧化技術、曝氣生物濾池技術、高密度沉澱技術、污泥幹化技術、智慧水務等大批新型技術研發和技術推廣。主要參與的“城鎮汙水處理廠智慧監控和優化運行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主要參與的“工業廢水自養脫氮降碳資源回收協同增資關鍵技術創新應用”項目獲得2021年度環保部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主要參與的“廢水毒性削減與深度淨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21年江蘇省科技技術一等獎。



王冠平是2010年深圳市地方級領軍人才,並擔任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水處理與回用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水迴圈利用領域專家、清華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項目指導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校外導師等職務。

他主持或參與政府科技項目6項,其中參與國家課題1項,主持省級課題1項,所參加課題“城鎮再生水生態紐聯迴圈利用技術及應用”榮獲“2019年度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環境科學》等國內外核心刊物發表論文19篇。



張洪波
-  畢業院校:中國科技大學
-  專業領域: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廚餘垃圾處理等


只有直面挑戰,才會贏得未來。

張洪波2005年入職光大環境以來,先後主持重大技術改造評審、先進技術研發評審百餘次,擔任二十余個課題負責人;技術支援範圍涉及垃圾發電、餐廚垃圾處理、汙水處理等多領域。



長期致力於高溫防腐蝕技術、中溫次高壓技術、中溫次高壓再熱技術、中溫超高壓再熱技術、煙氣濕法脫酸技術、SCR脫硝技術、餐廚及滲濾液處理技術等多項技術研發、設計、運營指導與教學工作。通過不斷改進和創新,總結出一套適合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實際情況的完善處理技術。



此外,張洪波還擔任了浙江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的校外導師;他主編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技術》、《環保設備設計手冊—固體廢物處理設備》等多項被認定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指導叢書;發表相關學術論文20餘篇,其中多篇被SCI、EI收錄;獲得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授權軟體著作權16項。主持研發的“餐廚與垃圾焚燒協同處置技術”、“高參數焚燒技術應用”獲得廣東省科技成果獎,“餐廚垃圾與廚餘垃圾協同處置技術”被納入深圳市先進科學技術、成果白皮書。



丁虹
-  畢業院校:西安交通大學
-  專業領域:垃圾焚燒鍋爐技術


志當存高遠。

丁虹是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能源行業生物質能發電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NEA/TC11)委員,無錫市機械工程學會第一批技術人才專家庫專家。



自22歲進入環保行業,她從事垃圾焚燒鍋爐技術研究與開發近30年,先後與美國Tampella Power公司、比利時西格斯、日本三菱重工、日本日立等爐排公司進行合作,開發設計了數十種類的垃圾焚燒餘熱鍋爐、生物質直燃發電鍋爐,擁有授權專利40余項,獲得2020年光大集團陽光先進個人獎。

她主導研發的“75噸/小時~110噸/小時國產化生物質直燃鍋爐”系列產品獲得2013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400噸/日三階段梯式機械爐排垃圾焚燒鍋爐”獲得2016年度無錫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作為主要成員參與的“垃圾焚燒高參數母管制再熱技術研究”獲得中國環境科學學會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準,該技術還獲得2021年江蘇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作為總設計負責人,她帶領團隊完成了“三階段梯式往復機械爐排垃圾焚燒鍋爐”的國產化研製,形成了200~800噸/日爐排垃圾焚燒鍋爐系列化產品。完成了國產化首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質直燃鍋爐”的研發以及國內首台垃圾與煤熱量摻燒比4:1的“650噸/日迴圈流化床垃圾焚燒鍋爐”的研製,經過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獲得江蘇省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被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並獲得“江蘇省優秀新產品金獎”。



韓舒飛
-  畢業院校:西安交通大學
-  專業領域:垃圾焚燒發電、餐廚廚餘垃圾處理等


天道酬勤,格物致知。

韓舒飛2009年加入光大環境,目前負責光大環境的130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40多個餐廚、廚餘處置項目、18個污泥處理項目的技術支援、方案規劃及落地實施,並為國內外市場拓展項目提供技術支援,覆蓋市場拓展、設計、施工、運營等全業務流程。



她積極為垃圾焚燒提高熱效率而開發高參數技術,使熱效率由21%提高至30%,淨發電量提高了40%以上,每年可額外產生數十億元的淨利潤,真正讓公司通過技術得到效益。該技術不但打破了國外垃圾焚燒行業高參數技術壁壘,填補了國內垃圾焚燒高效率技術空白,還推動了整個行業高參數技術的發展。目前該技術經國家權威機構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已成為國內垃圾焚燒行業的主流技術,技術成果已經成功轉化並在八十多個項目中推廣應用。



主持研發的“餐廚垃圾與廚餘垃圾協同處置技術”、“高參數焚燒技術應用”獲得廣東省科技成果獎;發表相關學術論文10餘篇,獲得專利及軟體著作權22項;參與編著的《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廠規劃與設計》被認定為引領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設計的指導叢書。



柳祥鵬
-  畢業院校:青島科技大學
-  專業領域:危廢處置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柳祥鵬自加入光大環境以來,始終堅持創新理念,為危廢處置業務的生產運行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主持回轉窯窯尾改造工作,安裝了冷卻風管,降低了窯尾澆注料溫度,提高了窯尾澆注料的使用壽命,延長了焚燒線運行週期,此項目榮獲由國家智慧財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主持引進“增加餘熱利用系統”,每年節約生產成本約360萬元。



柳祥鵬受山東省環保廳大氣處邀請赴環保部大氣司討論查封的ODS類物質,及含有ODS物質原料的銷毀工作。因其代表淄博危廢彙報的處置方案比較規範全面;會後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聘請柳祥鵬為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



沈宏偉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專業領域:煙氣污染物減排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沈宏偉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加入光大環境從事技術研發工作,在固廢處置煙氣污染物減排領域的相關研發成果獲浙江省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為公司破解垃圾處理的“鄰避效應”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沈宏偉負責的國內首套自主研發“垃圾焚燒高效濕法脫酸技術”成功落地光大環境常州垃圾焚燒項目,實現煙氣超低排放,助力項目成為全國首批15家“中央文明委重點工作項目基層聯繫點”中唯一來自生態環境系統的單位,是國內首個無圍牆、全開放、鄰利焚燒廠。該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經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目前已實現成果轉化,為單個項目節省投資成本300萬,節約運行成本60萬/年。

他主導研發優化提升的“垃圾焚燒SNCR脫硝技術”解決了引進技術水土不服、排放無法達標的痛點問題,提高了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環保穩定性,目前應用項目超130個,創造產值超2億元。他負責的“垃圾焚燒超低排放技術”為近20個項目提供了針對性的超低排放解決方案,排放指標優於歐盟2010標準,項目涉及投資金額超億元。



沈宏偉至今已獲授權專利43項,參編《有機固廢高效清潔穩定焚燒關鍵技術與裝備》一書。曾獲光大集團陽光個人菁英獎等榮譽,代表光大作為“5th international Training Workshop of Waste to Energy”的授課導師為發展中國家與垃圾焚燒相關的官員、從業者講授垃圾焚燒技術,將光大環境的技術影響力傳播到世界各地。



郭鎮寧
-  畢業院校:江蘇大學
-  專業領域:垃圾焚燒核心技術


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

2013年,郭鎮寧懷揣著環保夢想加入光大環境,圍繞垃圾焚燒核心技術與產品開展研發。



郭鎮寧是“750噸/日垃圾自動化焚燒成套設備的研發及產業化”課題技術核心人員,吳江生活垃圾焚燒項目的成功投運,標誌著光大環境首台自主研發大容量750噸/日焚燒技術正式落地,填補了國內大容量焚燒技術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義。目前750噸/日焚燒爐設備總訂貨量近百台,產值上億元。

他作為課題負責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有機固廢高效清潔穩定爐排爐焚燒關鍵技術裝備及工程示範研究”課題,研發可摻燒多種固廢、單爐處理量達1000噸/日的焚燒爐,此世界最大噸位之一的1000噸/日垃圾焚燒技術在吳江擴建項目通過72+24考核子試驗,創造性地開拓了生活垃圾、污泥、藍藻、一般工業垃圾協同燃燒處置,解決了大型垃圾焚燒和協同焚燒的技術難題。

作為技術骨幹,進行國外引進技術轉化課題研究,並成功應用於常州新北與馬鞍山項目。他持續關注項目運行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開展“垃圾焚燒高溫煙道新型清灰器及探測設備研發”課題研究,研發新型煙道清灰器,以及高溫煙道線上探測器,以解決項目生活垃圾餘熱鍋爐積灰等難點問題。



郭鎮寧先後榮獲省部級獎勵2項,其中“生活垃圾焚燒關鍵技術及應用”獲生態環境部科學技術二等獎,“生活垃圾高效清潔焚燒發電關鍵技術及裝備的研究應用”獲江蘇省科學技術三等獎。榮獲3次綠色科創優秀員工稱號,“浙江大學校外導師”以及“南京市江甯區中青年人才”稱號。他獲授權專利38項,並積極參與標準編制工作,分別參加了國家標準《高效能爐排爐評價技術要求》、《生活垃圾焚燒爐及餘熱鍋爐》的編制。



胡明
-  畢業院校:中國科技大學
-  專業領域:飛灰資源化


科研工作從來不是撿容易的軟柿子,而是啃困難的硬骨頭。

胡明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畢業後便投身于光大環境的環保科研事業。

作為項目負責人針對“飛灰等離子熔融技術”開展了大量理論、實踐創新,全程衝鋒在第一線,成功研發出適合中國飛灰特性的等離子熔融技術,成果轉化為國內首套30噸/日等離子熔融系統並成功落地,經國家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自此,光大環境的飛灰資源化技術列入世界第一梯隊。該技術被列為2020年度國家先進污染防治示範技術,並於2021年獲得深圳市技術發明二等獎。



先後承擔多項科技攻關的研發任務: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技術骨幹,出色的完成了高氯高鈣多元飛灰等離子熔融技術及裝備研究;作為項目骨幹參與工信部“綠色製造系統集成項目”實施、江蘇省科技廳“創新能力建設計畫”-龍頭骨幹企業獨立研發機構建設以及深圳市技術攻關重點項目“高穩定固態胺CO₂捕集材料合成與應用裝備關鍵技術研發”。

他先後發表高水準論文近20篇;授權專利近40項;編寫《低溫等離子體化工》專著1部;作為主要起草人參與編寫標準4項,其中國家標準兩項,行業標準兩項。獲江蘇省“雙創人才”、常州市“武進英才”等榮譽稱號;多次獲得光大環境優秀員工、優秀黨員稱號;所在團隊于2019年獲得光大環境特別貢獻獎、2020年獲光大集團首屆創新創意大賽一等獎。



胡明在完成中國光大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後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出站。



許岩韋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專業領域:數值模擬模擬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許岩韋浙江大學博士畢業後就加入光大環境,經過7年的歷練,已經成為數值模擬模擬的骨幹力量,為垃圾焚燒、煙氣處理、汙水處理、有機垃圾處理等方面的技術及產品開發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依託光大環境的主營業務及發展需求,許岩韋組建數值模擬專業組,搭建現代化數位計算平臺,採用數值類比技術針對全系列垃圾焚燒爐進行結構設計優化,對爐內燃燒程序控制進行了調整,有效降低了垃圾焚燒爐污染物排放的初始濃度,大幅縮減了產品研發成本與研發週期。

回應國家節能減排環保政策,構建垃圾焚燒爐煙氣再循環系統,有效並低成本地降低了垃圾焚燒爐氮氧化合物排放,成功地在光大環境50餘個項目上實施,並成為光大環保標準煙氣淨化工藝之一。

基於對中國垃圾特性的分析,針對爐溫達標與二噁英控制,以蘭考項目為樣板進行相關技術改造,為項目節約年運行費用百萬餘元,並以此開拓了高水高灰垃圾焚燒項目的垃圾焚燒整體工藝路線。針對現有垃圾焚燒爐結焦嚴重的問題,系統性地研究了垃圾焚燒爐結焦原理,制定了垃圾焚燒爐技改方案,並在光大環境莒縣項目順利實施技改,防結焦效果顯著,每年節約人工費、運行費數十萬元;在蘭考、碭山通過富氧燃燒技術有效地解決了焚燒爐爐溫過低、喉口結焦等問題,並嘗試構建新的熱力系統進一步提升垃圾焚燒電廠的主蒸汽壓力與溫度,提升垃圾焚燒發電效率。

截至目前,許岩韋共獲授權專利53項,發表論文5篇,研發課題“煙氣再迴圈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獲光大環境科技成果獎三等獎,“小型垃圾焚燒爐防結焦優化設計”獲光大環境科技成果獎二等獎,大規模超低排放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研發成果榮獲浙江省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許岩韋在中國光大集團及浙江大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學科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並順利出站,獲聘環保高級工程師。擔任浙江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校外合作研究生導師,並擔任浙江大學校外審稿專家。



王博
-  畢業院校:香港科技大學
-  專業領域:水處理、碳減排


挑戰自我和未知,也是一種熱愛。

王博博士2020加入光大環境,任職於綠色科創香港研究院。

工作期間,王博作為技術骨幹出色地完成了 “難降解污染物”全氟化合物(PFAS)的水處理技術研究,找到了能高效低成本去除飲用水中PFAS的實用技術,為保障飲用水安全做出貢獻。作為光大環境碳核算模型研究工作組的核心成員,成功自主研發光大環境碳核算模型,並得到國際知名諮詢機構採納,確認光大環境為“負碳企業”,並進一步模擬出光大環境未來的碳排放趨勢。基於研究成果,王博參與編寫了《光大環境雙碳報告》、《光大環境雙碳行動計畫》、《環境保護與碳中和》(白皮書)等重要雙碳相關文獻,對光大環境的“雙碳”工作做出重要支撐和貢獻。



研發工作之外,王博作為綠色科創香港研究院的香港本地工作負責人,參與推動光大環境在香港科技創新類業務的拓展,如光大環境與香港科學園聯合打造綠色科技孵化和轉化平臺的成功建立,與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香港大學等多家高校在太陽能新材料、先進膜材料、儲能技術等新領域的產學研合作等。

在光大環境工作的兩年期間,王博榮獲2020年度綠色科創開拓創新獎,2021年度光大環境先進個人獎;並作為主要發明人申請了專利5項。



結 語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人類有望通過積聚科技發展的蓬勃動能,構建更為廣泛、深入的聯接,用技術變革徹底重構新時代的商業與社會。

光大環境總裁特別助理、中國光大綠色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趙彬博士,是世界級技術專家,是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資深會士、全球電子器件學會主席。圍繞通過科技創新推動高品質發展,趙彬博士表示,“光大環境聚焦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營造鼓勵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賦予科技人才自主權,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創未來。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以產生有重大影響和轉化成效的科研成果為目標,勇做科技創新的尖兵,助力光大環境成為全球領先的生態環境集團。”

圍繞“綠色科技創新”這一話題,光大環境公眾號將在“綠創CAFE”專欄持續分享綠色科創前沿,貢獻行業專業洞察,敬請關注。